大明:我,調教木匠皇帝

風少羽

歷史軍事

天啟二年,九月,京城
月夜下,城門早下鑰
整個京城九門都是緊閉著的,縱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八十七章 密折制度,政務員體系!

大明:我,調教木匠皇帝 by 風少羽

2023-12-10 18:59

  張好古微笑道:“皇上深思熟慮!”
  朱由校看著張好古問道:“師傅可是有什麽辦法?”
  “辦法卻也簡單!”張好古微笑道:“臣以為,短時間內他們不太可能轉移自己土地,長此以往可就說不好了,若是真的要轉移土地,就要配合朝廷的下壹步新政——攤丁入畝!”
  “攤丁入畝,朕記得師傅說過,就是讓地多的人多繳稅,地少的人少繳稅?!”
  朱由校點點頭道:“這是壹個好政策!”
  “皇上,那日臣在內閣制定了攤丁入畝的國策,不過,若是想要攤丁入畝卻也著實不容易,壹旦推行,必然是要遭遇諸多阻力,就像是皇上說的這樣,他們之前是藏匿人口,現在就藏匿土地!”
  說到這裏,張好古微微壹頓,問道:“可是皇上,容臣問壹個問題,您覺得是誰最了解這些大地主有多少的土地呢?”
  朱由校陷入到了沈思當中,然後道:“是他們自己?”
  “他們自己都不太可能記住!”張好古笑著開口道:“就像是現在,我都不知道自己家裏有多少土地!”
  朱由校:“……”
  隨後,朱由校道:“師傅,妳就不要賣關子了!”
  “是老百姓,是他們家裏的佃農,他們是最清楚地主老爺家裏到底有多少的土地的!”
  張好古笑著開口道:“皇上,首先,我們需要培養的就是壹批基層官吏,他們的主要作用就是動員老百姓,大膽的揭發這些地主老爺到底藏匿了多少土地,要讓百姓相信朝廷,要讓百姓認定了,只要揭發這些地主老爺,對他們有極大的好處!”
  朱由校有些興奮了:“師傅所言極是,只是,朕,又要怎麽做才好!”
  “皇上,我們不是建立了永定縣麽?”
  張好古笑著開口道:“就以永定縣為根基,這些流民,災民,朝廷不妨給他們壹個身份叫做司吏,讓這些候補官員去地方核查的時候每人攜帶十名司吏!”
  朱由校聽的很認真:“師傅的意思就是讓這些司吏去做具體的調查?”
  “這些司吏專門對皇上負責!”
  張好古道:“皇上我們不如設立壹個書院,這些司吏就是從書院當中選拔出來,他們需要懂得丈量土地,懂算學,還有就是需要讓他們懂壹些宣傳,可以讓他們負責宣傳朝廷的政策,此外,還是可以給皇上上折子!”
  “第壹,讓他們每個月定是給皇上上奏折介紹當地的情況。第二,也是用來輔助這些候補官員,防止有人欺上瞞下,讓候補官員不能發現真正的貪官。第三就是讓他們舉報和檢舉貪汙官員,這秘折未必就是送到內閣,也是可以送到我們的書院!”
  張好古所說的就是雍正的另外壹個缺德大招——密折制度。
  簡單來說,就是讓大大小小的官員都可以上秘密奏折,可以使得信息收集、溝通更為便捷,但也同時加重了皇帝的負擔——雍正就是怎麽活活累死的。
  張好古倒是沒打算讓所有的官員都來上奏折,那不得活活的累死?
  第壹個是規定內容,第二個就是明確人數。
  朱由校點點頭道:“這,倒是有些意思!”
  而後,他微微壹楞:“這不是跟錦衣衛壹樣了嗎?”
  張好古道:“皇上,職權還是不壹樣的,錦衣衛負責的是軍政偵察、逮捕、審問等活動。也可以參與收集軍情、策反敵將的工作,性質不壹樣!”
  “司吏的任務是要讀書識字,懂算學,此外,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幫助都察院欽差完成稽查工作,而錦衣衛卻並非是這個作用!”
  頓了頓,張好古心中嘀咕道:“就錦衣衛,欺壓欺壓老百姓尚可,真的指望他們做事兒,那就算了吧,這要是朱元璋時代錦衣衛肯定是沒問題,但是,問題的是,現在的錦衣衛不能說壹點作用都沒有,但是也就是那麽回事兒,早就是東廠的走狗了!”
  明末的時候,錦衣衛足足有十五萬人。
  不過,最後也沒有給大明風雨飄搖的江山帶來什麽正面作用。
  “朕倒是覺得可行!”朱由校點點頭:“只是,這些司吏要如何安排?”
  “臣以為,朝廷要給他們壹個公職,區別於錦衣衛,東廠番子,叫他們政務員如何?乃是協助官員理政!”
  朱由校眼睛壹亮道:“好,這個政務員倒是有些意思!”
  張好古道:“此外,臣以為,他們的待遇也要提拔壹些,畢竟也是為了朝廷,這壹年下來,十兩銀子,總是要的!”
  “此外還有就是養老問題,需要解決掉他們的養老工作,此外,還要在思想上給予他們壹定的教育,讓他們明白自己的所作所為乃是正義之舉,乃是為國為民,造福於自己的子孫後代!”
  朱由校皺眉道:“又要從戶部拿銀子?”
  “臣以為,若是執行攤丁入畝,給朝廷增加的稅收,要養活這些司吏並不是什麽問題!”
  張好古繼續道:“皇上,要讓馬兒跑得好,又讓馬兒不吃草,這是不可能的!”
  朱由校點點頭:“言之有理!”
  “此外!”
  張好古略微的遲疑了壹下,緩緩的開口道:“如果,要讓他們更賣力壹些,就得給他們封官,打破小吏和官這個界限,若是立了大功!”
  朱由校看著張好古道:“國朝二百年,未有先例!”
  “皇上,國朝新法!”
  張好古道:“就是要打破傳統,為朝廷立功就應該賞,有能力的人就應該重用,臣的意思是也不是直接升遷,先從小官開始做起來,比如說從九品,要給他們壹個機會,讓他們認為只要自己為朝廷立功,就可以升官!!”
  朱由校想了想道:“會不會操之過急?”
  張好古道:“皇上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,有人立下大功,皇上賞他便是,現在內部形成共識,久而久之也就形成慣例,既然形成慣例,再來設立明文規定!”
  朱由校點點頭,他倒是沒有排斥這些政務員的想法,只要能治國,是不是科舉出來的,這不重要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