奔騰年代——向南向北

眉師娘

都市生活

壹九九O年,初夏的壹個夜晚,溫州蒼南的壹個小鎮。
永城婺劇團的美工張晨,正和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1046章 網絡帶來的新生意

奔騰年代——向南向北 by 眉師娘

2022-7-17 14:03

  讓張晨大跌眼鏡,壹跌再跌,眼鏡碎了壹地的是,徐巧芯這裏,又接到了兩個婚紗的訂單,徐巧芯和張晨說,還有好幾個客戶,應該可以談下來,他們都有這個意向,說是找不到做婚紗的工廠,看到我們的產品,他們很喜歡。
  張晨他們全國各地的專賣店,生意都開始好轉,三堡廠裏,本來生產任務就緊,現在又突然增加這麽多的婚紗訂單,趙誌剛感覺壓力突然就大了。
  最主要的是婚紗的制作,和壹般服裝還是不壹樣,縫紉的活並不多,但手工活多,要壓皺,要燙金燙銀,要排花、打骨,要訂珠片,等等,占用的場地也大,不像他們做棉麻服裝,壹個月幾十萬件的產量,婚紗壹個月幾千件,規模就很大了。
  但這幾千件的利潤,可以說是相當的可觀。
  趙誌剛建議,專門去搞壹個婚紗廠,他和張晨說,做婚紗的設備,和我們現在也不壹樣,比如要密拷機,要打棗機和繃縫機,要燙金機,我們現在量不大,用其他的機器還能頂壹下,但做出來的質量和效果,和專業的機器,還是不壹樣的。
  而且,兩個不同類型的產品放在壹個車間,工價很難打,工人會互相比較。
  比如排花的工人,技術要求很高,工價和工資當然高,搞得現在做後道的,都想去排花,讓她去吧,給妳弄得壹塌糊塗,不讓她去,又意見很大,那鎖邊和密拷也是,鎖邊的就覺得,同樣是鎖邊,為什麽她的工價和密拷不壹樣,反正,矛盾壹大堆。
  林淑婉同意趙誌剛的說法,她和張晨說,婚紗的市場,妳看看很小,但真做起來,還是很大的,而且,這塊在大陸,以後需求也會越來越大,像我們店,去年壹個月才賣壹兩件婚紗,今年這才壹個多月,就十幾件賣出去了。
  以前來拍婚紗照的,要推銷人家才會想買,現在人家是拍了照,自己就問這婚紗可不可以買,大陸現在有錢的人多了,舍得花幾千塊錢來拍婚紗照的,對他們來說,再花幾千買壹件婚紗,很正常。
  張晨和小昭兩個也認為,既然婚紗現在還是壹個空白,他們就應該進入這個行業,搶占先機,他們很快就打定主意,成立壹個專門的婚紗工廠。
  劉立桿和張晨說,可以,我杭城輻條廠,不是還有壹個車間,堆雜物在那裏,騰出來給妳做婚紗廠好了。
  “妳倉庫不要了?”張晨問。
  “裏面空地那麽多,倉庫我隨便蓋壹間就可以。”
  “不行的,這個不行的。”林淑婉說,“這國外的客戶,他們都要來驗廠和驗貨,要是環境太差,他們會有意見的,婚紗那麽貴的東西,妳們想想,怎麽可以放壹個破房子裏去生產?”
  劉立桿說:“粉刷壹下就新了。”
  林淑婉鼓著腮幫子,還是搖頭。
  瞿天琳在壹邊也說,淑婉的話還是對的,張晨小昭,妳們這婚紗廠,和我們印刷廠可不壹樣,我們印刷廠,人家看重的是設備,廠房只要整潔就可以了,而且,我們都是國內的客戶,大家對這個,也沒有那麽挑剔。
  “瞿姐姐說的很好哦,哥,這婚紗廠,最少也要像現在廠裏那樣子,客戶來了才會滿意,有很多歐美的客戶,他們還要先驗廠再下訂單,不壹樣的。”林淑婉說。
  “那把妳現在的搬過來,三堡當婚紗廠呢?”劉立桿問。
  張晨馬上就把這想法給否認了,壹千多個工人,到了杭城輻條廠,光住都住不下,更別說生產了。
  再建壹個工廠來不及,那就看看有沒有可以買壹個,張晨找來《錢江晚報》,從報紙的分類廣告欄裏,看到有很多杭城服裝廠轉讓的廣告,就打電話過去,但很快就失望了,這些所謂的服裝廠轉讓,都是杭城附近的那些小服裝加工廠,有十幾二十幾臺縫紉機的。
  這種加工廠,連自己的廠房都沒有,租住在農民的出租屋裏,怎麽可能符合張晨他們的要求。
  有壹家外貿服裝廠轉讓,聽上去倒是像模像樣的工廠,但電話不是0571,而是寧波的,打電話過去壹問,果然是在余姚,張晨認為太遠了,不合適。
  “來來,看什麽報紙啊,把妳們的要求寫出來,我去登廣告,讓人家來找我們。”劉立桿說。
  張晨壹聽對啊,我們找晴隆的熟練縫紉工時,不是幹過這樣的事,怎麽把這個給忘了。
  張晨趕緊寫出了自己的要求,杭城或杭城附近服裝廠,要求獨門獨院,廠房面積三千平方米以上。
  劉立桿拿著張晨的要求,去了《錢江晚報》,要求加急,多付了兩百塊錢,第二天,廣告就出來了。
  廣告登出來以後,很快就有電話打進來,有桐廬的,有富陽的,有海寧的,有蕭山的,還有壹家,居然是永城的,張晨奇怪了,心想,永城還會有什麽服裝廠,問對方,永城哪家啊?
  有家做夢耐皮衣的妳知不知道?
  張晨趕緊說知道知道,是老付的那家廠嗎?
  對方說對。
  “妳是老付?”張晨問。
  對方趕緊說不是,老付已經不在廠裏了。
  這夢耐皮件廠張晨去過,去那裏買過皮衣,有壹陣子,永城人都跑去那裏買皮衣,老板姓付,原來是永城下面壹個鎮文化站的文化員,和張晨他們婺劇團,算是同壹個系統的,張晨跟著縣文化館和圖書館的幾個人,去買皮衣,老付為人很豪爽,只收了他們壹半的錢。
  “怎麽,老付現在不做了?”
  對方問:“妳認識老付?”
  張晨趕緊說,不算認識,我去妳們那裏買過皮衣,老付還給我打過折。
  對方“哦”了壹聲,然後說:“辦不下去了,被俄羅斯人坑了。”
  張晨突然就覺得說不下去話了,匆匆把電話掛了。
  永城太遠,不在張晨的考慮範圍,而且他也不想回永城,他在永城認識的人太多,妳回去了,肯定有這樣那樣的人要妳幫忙,妳是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要求的,只要有壹點沒有滿足,妳就得罪人了,不像是在外地,妳可以誰都不買賬。
  小昭家裏出現過的那情景,令張晨現在想起來,都還有些害怕。
  劉立桿陪著張晨,他們去了富陽和蕭山的那兩家看看,富陽的那家,原來大概也是老服裝廠改制過來的,破破爛爛的,他們不會考慮。
  蕭山的那家,倒是新廠,廠房也有五千多平方,對方的開價也不高,三層的廠房加兩層的辦公樓,只要壹百九十萬,這個地方,他們拿來做婚紗廠,是很合適的。
  遺憾的是,他的地是問村裏租來的,六萬塊錢壹年,已經付了二十年的租金,現在還有十六年,說是到期了還可以續租,但張晨和劉立桿覺得,這要是本村人,問題大概不大,他們這種外來的,還是搞清爽壹點好。
  他們決定,把這個就當作是備胎,實在沒有辦法,也可以用,壹百多萬的廠房,用了十幾年,到時不要也就不要了,就當是二十幾萬塊壹年的租金,租了壹家廠。
  從蕭山回去杭城的路上,張晨的電話響了,也是有廠房要轉讓的,對方和張晨說,和妳們報紙上的要求比,可能大了壹點,廠房有七千多個平方,還有壹幢宿舍和壹幢辦公樓。
  張晨壹聽就來了興趣,他說,大壹點沒有關系,在哪裏?
  “在喬司,就在去海寧的路邊上,華日冰箱的旁邊。”
  對方說,張晨心裏雀躍了,問對方,妳是老板本人嗎?
  對方說是。
  “那我們現在過去,直接去妳廠裏見面好嗎?”張晨問,對方說好,華日冰箱邊上,飛雪皮件廠。
  又是壹家皮件廠?張晨心裏覺得有些奇怪,這皮件廠,最近都怎麽了?
  張晨和劉立桿說了,劉立桿說好啊,這地方應該不錯,喬司雖然屬於余杭,但還沒有出大杭城,位置應該也不遠,從三堡工廠過去,二十分鐘就可以到了。
  劉立桿說著,到了前面路口,就往左轉,轉上了去杭海路的方向,那個地方,應該是沿著杭海路壹直開,就到了。
  張晨和劉立桿說,不要走杭海路,杭海路貨車太多,走艮山西路,我們算算,從汽車東站到那裏,要多少時間。
  劉立桿說好。
  艮山西路,是到下沙開發區的必經之路,開到和杭海路交會的十字路口,艮山西路就開到頭了,對面就是下沙開發區的迎賓大道,往右是去七堡、三堡到四季青,往左,就是去九堡、喬司和海寧。
  過了九堡往前開,就是喬司,還沒到喬司鎮上,他們就看到了華日冰箱廠偌大的廠區,張晨看了看手表,和劉立桿說,三十二分鐘。
  劉立桿點點頭說,這地方位置不錯,從公司過來也近,就這裏了,壹刀拿下。
  過了華日冰箱廠,就看到隔壁的飛雪皮件廠,廠門看上去也很氣派,壹道不銹鋼的伸縮門緊緊關著,有壹個四十幾歲的中年人,蹲在門邊上的傳達室門口抽煙。
  劉立桿把車停到了門口,那人站了起來,個子很高,差不多有壹米八十幾,他料定這車上的人,就是前面和自己通話的,他招了招手。
  劉立桿見那伸縮門沒有打開,就把車窗搖下來問:“不用開進去嗎?”
  對方擺了擺手說:“不用了,就停這裏好了,裏面沒車出來。”
  兩個人下了車,對方問,剛剛和我通電話的是哪位老板?
  張晨說是我,我姓張。
  “妳好妳好。”對方趕緊和張晨握手,“我姓馬。”
  然後再和劉立桿握,張晨在邊上說:“他姓劉。”
  馬老板帶著他們,從傳達室的小門進去,轉身把門關上,接著從另外了壹扇小門,進入了裏面的廠區。
  張晨和劉立桿看到,這裏比他們三堡的廠還要大,馬老板說,有四十五畝。
  廠區裏面的房子,看上去建了也就三四年,大門進去是壹塊空地,澆了水泥,右手是壹幢四層樓的廠房,左手是壹幢兩層樓的辦公室,邊上壹幢,也是壹幢四層樓。
  馬老板和他們說,壹樓是食堂,上面三層是宿舍。
  正對著大門,那空地的後面,還有壹塊地荒蕪著,馬老板和他們說,那裏本來是想造第二幢廠房的。
  “張老板,我們是先看車間,還是看宿舍和辦公樓?”
  張晨說先看車間吧。
  馬老板說好,領著他們,往車間那邊走去。
  整個廠區空空蕩蕩的,壹個人也沒有,張晨問馬老板:“工廠停下來了?”
  馬老板點點頭說,停了,開不下去了。
  “為什麽?”張晨問。
  “被俄羅斯人坑了!”馬老板苦笑著搖了搖頭。
  張晨心裏壹凜,這個說法,怎麽和老付的夢耐皮件廠裏的人,說法壹樣啊?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