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2章 工業強國才是王道
支教五年,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國 by 落寞的花生
2023-9-17 08:28
“父皇聖明。”朱標道,“當年漢武帝就是千方百計,從西域獲得了鍛造兵器的先進技術,這才大大提升漢軍的戰鬥力從而戰勝匈奴的。”
“用工藝改變國運才是聖君所為,而不是靠祭祀神明。兒臣記得在靖康年間,金國攻打汴梁,宋朝皇帝和壹群文武大臣居然在城外跳起了大神,企圖依靠神明阻擋金軍。”
“宋徽宗皇帝乃跳梁小醜,不提也罷。”朱元璋道,“估計他在歷代皇帝排名中,是倒數那幾個。”
“如今,秦先生直接傳授給我們神機槍的制作,火藥的改進,還有煉鐵煉鋼之術,就是在幫我們工藝強國,而不是神異強國。”朱標道。
“不錯,如果當年咱能把神機槍裝配上,元軍的那些騎兵就是紙糊的。”朱元璋道,“如果能把改良火藥用在洪武鐵炮上,再堅固的城池也能隨便攻下來。”
“父皇聖明!”朱標道,“火器對冷兵器來說,就是工藝上的碾壓!”
“咱要馬上開展大煉鋼鐵,開采更多的鐵礦硝石礦。爭取盡快讓大明的所有軍隊,都裝配上神機槍,神機火炮!建造壹支戰無不勝,攻無不克的大明火器軍。”朱元璋的眼神無比熱切。
“如果國內的鐵礦不夠,就到海外小國去運回來。”
朱元璋親自領過兵打過仗,對掠奪戰略資源的事情十分喜歡,也很熱衷。因此提到掠奪他國鐵礦的事情,沒有絲毫心理障礙。
換做其他皇帝,會覺得天朝上國掠奪小國財富,不仁義。
“如果大煉鋼鐵的話,全國對石炭的使用量也會增加。”朱標道。
“山西盛產石炭,咱會傳旨下去讓山西布政使司,加大煤炭開采力度。”朱元璋道,“標兒妳跟著秦先生學習,以後要更加勤奮和努力。改造火槍,鋼鐵的高爐煉制法,還僅僅是他的無心之舉,已經改變我大明之國運,更不用說他的其他知識了。”
“兒臣遵旨。”朱標道。
“此外,記得咱第壹次見秦先生的時候,聽他說什麽生化武器,原子彈,壹顆可以毀滅壹座城!這兩種堪比神明力量壹樣的武器,咱可是壹直都惦記著呢。”
“稟父皇,秦先生這次也無意中給我們提到了。”朱標道,“秦先生說,那兩顆原子彈,炸的是倭國的長崎和廣島兩座城市。
不過史書上並未記載這件事事情,兒臣猜測,應該是先生預測的未來之事件。”
“倭國將來會被,堪比神明力量的原子彈炸?”朱元璋道,“這也算是對他們的懲罰了。”
“對了,秦先生打算什麽時候教妳們原子彈,和生化武器的制作?”
“秦先生說,原子能是高級壹點點的物理知識,需要等我們上了高中他才會教我們。而我們目前的水平,還停留在小學階段。”
“努力學習,爭取盡量上高中!”朱元璋道。
“兒臣明白。”
“妳下去吧。”
“兒臣告退。”
朱元璋回到禦書房,立刻擬定了壹道聖旨,讓人加急送到山西,讓山西布政使司,加大力度開采石炭,然後轉運到應天來。
然後又下了壹道聖旨給工部:大煉鋼鐵。
讓工部出高價購買民間的鐵,全部運送道軍器局。
……
軍器局。
裏面光線非常的暗,燒紅的鐵器,不時地又發出刺眼的光芒。
叮叮叮叮叮……
清脆的聲音不絕於耳,充斥在空氣中。局裏面的工人,鐵匠壹個個汗流浹背,全都光著上身,揮舞著鐵錘不斷敲擊著砧板上的鐵胚。
他們現在還沒有掌握煉鋼技術,只能用鐵錘敲擊的方式,敲出生鐵裏面的雜質。
然後為大明軍隊,鑄造各種刀槍劍戟,弓箭,鎧甲。
滋滋滋……
壹股青煙冒出,夾雜著滋滋的聲音,這是工匠們在淬火。
工人們都在緊張的忙碌著,唯有壹五十來歲的男人,悠閑的坐在椅子上,看著眾人操作,偶爾還瞇壹會兒。
此時,壹位穿著大紅官服,頭戴官帽的官員走了進來。
“見過單大人!”人群紛紛放下手中的活計,恭恭敬敬的道。
“忙妳們的吧。”單安仁擺了擺手,直接來到男人身邊,拿出了秦宇做的改造槍和壹張圖紙,遞給了他,“王師傅妳看看這把火器,它叫神機槍。”
此人名叫王懷谷,正是軍器局裏手藝最好的工匠。
性格怪癖,傲上欺下,然而依舊混的很好。
沒辦法,旁人都沒有他那技術。
只要技術足夠好,就連工部尚書這樣的二品大員,都對他以禮相待。
王懷谷丟下圖紙,接過槍來仔細端詳,不斷的把玩,壹開始還漫不經心,不壹會兒就激動起來:“這神機槍的設計太巧妙了吧,簡直堪稱巧奪天工。”
“單大人,請告之屬下那人到底是誰?居然設計出了如此精妙的火器!”
“我王懷谷壹向自認為是大明最好的工匠,居然有人搶先我壹步?”
“得了吧,妳只是技術好,設計新東西不是妳的強項。”單安仁道,“妳也別問那人是誰,本官今天不是來和妳聊這個的。”
“妳只需要按照樣式,把其中的幾個部件,改成鐵制的就行。”
“在技術上來說,妳還是大明第壹,所以各個部件的具體尺寸,所需要的工藝妳來把握。先生產壹個樣品出來,尺寸都確定好之後,再大規模制作。”
“好!”王懷谷想也沒想就爽快答應了,“只需要兩天時間,我就能把它完成!而且還會親自操刀。”
王懷谷就像壹個老饕看到自己鐘愛的美食壹樣,眼中露出興奮之色,“我壹定會把他做成,世上最美觀,威力最大的火器。”
“我王懷谷,即將見證歷史。”
“大明第壹把神機槍,是我做出來的。”
對於壹位技術高超的工匠來說,這壹種驕傲,甚至還能青史留名。
說完立刻脫掉了上衣,搶過壹人的位置,親手加工起來。而其余的工匠看到幾年未動過鐵錘的王師傅居然親自動手,壹個個都圍了過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