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教五年,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國

落寞的花生

歷史軍事

“頭好痛!!!” “渾身都痛的難受!!!” 秦宇睜開雙眼,發現自己正躺在壹張堅硬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412章 興辦教育

支教五年,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國 by 落寞的花生

2023-9-17 08:29

  “第二條舉措就是,舉國大辦教育,實行天底下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,給天下最廣大的老百姓,實現出人頭地,階層跨越的機會。”朱元璋道,“咱要不實行這壹系列實打實的舉措,別人還會以為以道立國,和以儒治國壹樣,都是在空喊口號。”
  “海外某個華裔小國的國主說過,無論貧富都有提升自己的機會,窮人不會因為別人的富有而感到不公。”
  “而有人感到不公,就不符合以道立國。”
  “以道立國,要讓天下所有人,都感到公正。”
  群臣聞言,都集體沈默了。
  “皇上,海外番邦小國國主的話,也配讓我大明王朝借鑒?”良久,壹位大臣道,“那個小國,估計還沒有我們壹個行省大吧?”
  “糊塗!”朱元璋聞言斥責道,“我中原王朝以前之所以落後,盲目自大也是很重要的原因。”
  “對於別人的寶貴經驗,無論別人是大是小,只要是好的,都要去借鑒。”
  “流水不腐戶樞不蠹。”
  “而別人的經驗,就是外面小溪流到水池裏的活水。”
  “以道立國,是充滿生機活力的治國理念。像自然界那樣溪水潺潺,鳥兒在天空自由飛翔,走獸在草原上奔跑。壹切生靈都是生動活潑的。”
  “整個自然之世界,都充滿了生命的律動。”
  “而不是滿清那樣閉關鎖國,讓華夏大地形成壹潭死水。如果不接受外面的活水,水池再大再清澈,時間久了裏面的水也會變腐變臭。”
  “故步自封盲目自大,只會導致落後。”
  “皇上,臣知錯了。”那名大臣道。
  “我華夏因何稱之為華夏?”朱元璋道,“服章之美謂之華,禮儀之大,故稱夏。”
  “只有像秦先生構想那樣的生機盎然的自然國度,才能稱得上‘華’。因為大自然雕飾出來的美景,才是天底下最美的風景,最美的華章。”
  “禮儀之大。”
  “什麽是大,大就是最好、最公正的。”
  “什麽是禮儀?”
  “普通人見面行個禮,打個招呼,那不叫禮儀。”
  “那樣的禮儀只能叫做小節。”
  “倭國人見面就鞠躬,肚子裏卻滿是刀劍,這叫做有小禮無大義。”
  “我華夏的禮儀,是制度,而不是小禮。”
  “所以,百姓擁有世界上最充滿生機的生活環境。大明王朝,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治國理念,我們九州大地,才配得上華夏二字。”
  “之前咱和秦先生談歷史。”
  “先生說,東林黨為什麽能逼得皇上退讓,讓皇上為之忌憚?”
  “士大夫為什麽壹直左右著封建王朝?”
  “本質上是他們壟斷了受教育的權力。”
  “他們壟斷的越嚴重,皇帝就只能依靠他們。朝堂上下,都是他們那個階層的人,壹個百姓階層都沒有。”
  “史官都是他們,華夏幾千年的歷史,全都由他們書寫。”
  “導致我們幾千年的歷史,都只是士大夫的歷史,對百姓的描述,就只有寥寥數筆。而且基本上都是饑民相食,易子而食,等詞語。”
  “民間的科學家,發明家,幾乎沒有。”
  “唐朝時期更甚,出現了五姓七宗這樣的大家族。”
  “基本上所有的朝代,百姓連書都買不起,根本不可能出現寒門出貴子的現象。”
  “而歷代史官對皇帝的評價,也都是士大夫對皇帝的評價。”
  朱元璋這麽做也是有私心的,他現在算是徹底把封建貴族得罪光了,還焚書坑儒了。如果任由這麽發展下去,他必將被列為天下第壹暴君。
  而如果讓百姓都能讀書有了話語權,那麽後世對他的評價,絕對會立刻改觀。
  以前的那些號稱文運昌隆的朝代,都是些出生富貴的文人,實際上沒百姓什麽事。
  唐詩宋詞,可以編好幾本書,然而其作者是平民的,寥寥無幾。
  朱元璋之前的壹系列惠民舉措,讓百姓富裕了。
  現在又發錢了。
  是時候,發展他們的教育了。
  滿朝文武支支吾吾,都沒有表達附議的意思。
  “給百姓發錢,本質是再分配,也就是說,皇上是讓咱們出錢,供那些百姓的孩子讀書。”
  群臣之中,不知道誰說了壹句。
  緊接著,人群就議論紛紛起來。
  “以後成千上萬的寒門學子,會和我們的孩子壹起參加科舉,那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。我們的孩子想要入仕,那就更難了。”
  “想要科舉高中本來就很難,如果再加上那些窮人家的孩子,就更難了。”
  “要知道天底下窮人的孩子,數量可是百萬級,千萬級的,有了他們的加入,以後科舉入仕,難度會提升幾百倍幾千倍甚至萬倍。”
  “而放在以前,參加科舉的舉子雖然也很多,但和以後的百萬,千萬學子相比,還是不是壹個數量級的。”
  ……
  “陛下,老臣以為此事不公!”以為年老的大臣,太常寺卿呂本站出來道。群臣聽到終於有人敢站出來,替他們說話了紛紛把目光轉向這位大人。
  以朱皇帝的殺伐之果決,朝堂之上,根本很少有人敢反對他。
  尤其是,在對待百姓的策略上。
  能反對他的,大多數身份特殊,而呂本身份,是太子的老丈人。
  “那妳的意思……”朱元璋道。
  “啟奏陛下,老臣以在朝的諸多文臣武將舉例。”呂本道,“他們當年,壹個個跟隨陛下東征西討,宵衣旰食,過著刀口舔血的日子。”
  “經過了不懈努力,無數人的犧牲,這才換來了大明江山。”
  “壹些士族的茁壯,也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,才有今天這個樣子。”
  “而百姓什麽也沒有做,既沒有上陣殺敵,也沒有出錢資助陛下。憑什麽讓他們的孩子,和滿朝文武這些為大明出生入死的功臣的後人,有同等的機會?”
  “皇上妳壹心為百姓謀福祉是對的,但也不能讓這些功臣寒了心。”
 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,憑什麽輸給妳十年寒窗?
  “臣附議!”
  “臣附議!”
  群臣聞言,紛紛說道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